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长

王勃 王勃〔唐代〕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漫长,还没有到尽头。明月照在秋露上反射出明净的光,远望着层层高楼和华丽的楼阁。
远远相望,河上没有桥梁。北风带来季节交替,大雁向南飞翔,丛生的兰草凋落在地,芬芳的菊花应时开放。
环佩叮当、拖着鞋子走出长廊,在秋夜里为丈夫赶制寒衣。
纤罗上绣着成对的凤凰,丹绮上有一对鸳鸯,摆弄着捣衣石,胡乱挥动着棒槌。
因思念而忧伤,丈夫在万里之外戍守边疆。
边关断了音信,龙门道路漫长。
丈夫在天的另一方,冬天御寒的衣服徒然芳香。

注释
秋夜长:乐府杂曲旧题,诗题取自曹丕《杂诗》:“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表现的是征夫思妇这一传统的主题。诗中把对深秋景物的描写和思妇对征夫的思念融为一体,造成了浓重的清冷悲凉的气氛,从而把思妇的心情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全诗可以分为两部分,自“秋夜长”起至“调砧乱杵思自伤”为前半段,这一段落细腻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为远在边疆戍守的丈夫赶制寒衣的场景。在孤寂凄清的秋夜,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起身凝望那明月下的“层楼绮阁”,心中满是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然而,那“川无梁”的现实,使得她的愿望难以实现。南飞的大雁、凋零的兰草与盛开的菊花,皆成了她心中无尽思念的寄托。她深知严冬将至,于是环佩叮当地拖着鞋子,准备为丈夫缝制寒衣。然而,在这深深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早年应举入仕之前。诗人于麟德元年(664)十五岁时曾上书右相刘祥道,极论出兵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灾难,诗或当作于其时。在诗人的记忆里,唐王朝一直处在战争之中,连年对外征伐。诗人反扩张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他巧妙地把这种思想融入诗文作品中,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秋夜长》是诗人作品中反映现实的佳作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缪钺.唐诗精华.成都.巴蜀书社.1995.57
2、 高芸.只为大唐添锦色 初唐四杰诗词赏析(上).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22.8-11

简析

  诗人的这首诗是写思妇征夫这一传统主题的作品,前十三句为诗的第一部分,描写了思妇为远戍边疆的丈夫赶制寒衣的情景,将其愁思表现得凄恻动人,后六句为诗的第二部分,点出女主人公愁思的源头,包含对恋人分离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穷兵赎武的抨击。这首诗描写细腻,寓情于物,兼有民歌风味,是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10篇诗文  4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

佚名 佚名〔唐代〕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等 一作: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兵车行

杜甫 杜甫〔唐代〕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娘)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雪

韩愈 韩愈〔唐代〕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