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庐山东林杂诗

释慧远 释慧远〔魏晋〕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大挺拔的山岩处烟雾缭绕,幽深的洞壑还留有神迹。
各种声音齐奏大音希声,山流潺湲其声滴滴。
有位行客独自神游此处,直往不停忘其所之。
抚掌抚弄谷水,仙界关门何须疏辟?
游移心性叩开玄扃,感悟妙趣其理不隔。
怎样才能腾上九宵,不用伸展冲天之羽?
臻于妙境所趋自均,顿然妙悟胜于三益。

注释
崇岩:高大挺拔的山岩。
幽岫(xiù):幽深的洞壑。
栖:居住。
神迹:神仙往返的踪迹。
希声:稀有而细微的声音。希同“稀”,《老子》中有“大音希声”、“听之不闻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史载释慧远在东林寺弘法授徒三十多年,好游山水,而且游必吟咏,《庐山东林杂诗》是他游庐峰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剑云著.禅诗百首:禅的智慧:中华书局,2008.10:第2页

赏析

  这首诗是东晋名僧慧远所作。慧远是个极好云游的人,本持着纤尘不染的一颗佛心到处游历,时而普度旁人,时而观望微笑。

  此诗所写即是慧远在庐山禅修参悟时所见,诗中首句所讲的“岩吐紫气”的情景,后世的李白等人都见过。山雾与阳光形成的霓虹造成雾气产生薄紫的现象,如同仙人的衣带,引人遐思。慧远深入山中,独行于小径,密林探幽,神思意远。脱离尘嚣,寻找自然同宇宙的玄机。

  于是诗人发出“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的感慨,哪里才是九霄云外呢?偶触云门闸开。高山流水,看遗落凡尘的仙山,灵关顿开,神智翻腾而上,冲天幽游,翱翔宇内,心灵自足,最后两句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庐山东林杂诗》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脱落尘埃,自有幽韵脱俗之高风,写景状物足见方外之人的本色。该诗以感悟佛理为主,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匡庐清幽美丽的自然风貌,记述诗人游览时陶然忘我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出其摆脱世俗牵缠、坚持修行学道的决心。

释慧远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360篇诗文  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停云·其二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情诗五首·其三

张华 张华〔魏晋〕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
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